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正文
玫瑰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推动玫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玫瑰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获批成立,是山东省重点支持的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之一。中心立足玫瑰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面向玫瑰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需求,聚焦优质种质资源发掘、重要性状分子改良、新品种创制及精油产品创新开发,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玫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
依托优势,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玫瑰(Rosa rugosa)是中国传统名花、山东省特色花卉,也是济南市市花之一。平阴玫瑰作为中国传统玫瑰的代表,兼具重要的观赏、经济与文化价值。中心依托齐鲁师范学院的学科与科研优势,联合平阴玫瑰研究所、山东惠农玫瑰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紫金玫瑰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体系,面向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和山东特色花卉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玫瑰产业提质增效与高质量发展。
中心主任为崔大勇,常务副主任李超群,副主任李丹。技术骨干成员包括陈存、张腾倩、陈坤、张潇月、鲍明月、许敏敏、张一鸣等。
明确方向,聚焦科技创新
中心的科研与技术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向:
1.玫瑰种质资源选育
系统收集国内外优质玫瑰资源与野生种质,建立多样性与适应性评价体系,筛选适合黄河流域和鲁西南干旱地区推广的优良品种,开展驯化、杂交与诱变等多种育种方式,培育具有高观赏性和经济价值的新品种。
2.功能基因鉴定与分子设计
结合多组学数据与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发玫瑰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挖掘算法,系统鉴定与花色、花期、花香、精油成分等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及调控元件,为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编辑提供技术支撑。
3.遗传转化与新种质创制
运用合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技术,对目标性状进行精准设计,培育高精油型、耐逆型、食用型与特殊观赏型等多种产业化新品种,满足玫瑰产业多元化发展需求。
4.玫瑰精油与化妆品创新开发
结合化妆品功效评价平台,对玫瑰精油产品进行改良与创新,开发兼具安全性、稳定性和功效性的高附加值系列产品,促进玫瑰产业链延伸与循环发展。
科研成果初显,创新链条逐步形成
自成立以来,中心围绕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资源收集与保存
建设玫瑰种质资源专用基地,引进优良玫瑰品种20余个,保存资源150余份,为新品种选育奠定坚实基础。
2.快速繁育技术体系
建立‘紫枝’、‘天鹅黄’、‘丰花’等9个品种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育技术体系,成功构建‘保白’玫瑰次生体细胞胚遗传转化平台,为基因工程育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3.功能基因发掘与知识产权
发现了多种控制玫瑰花香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功能基因与转录因子(如MYB、DOF、UDX、WD40等),挖掘出多个与耐高温、抗旱相关的功能基因(如IDD14等),并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二等奖。
4.基因功能验证技术体系
建立玫瑰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体系,对关键转录因子进行沉默验证,质谱分析表明其对花香物质含量与类型具有显著调控作用。
5.多组学数据库建设
整合玫瑰转录组、代谢组、蛋白质组数据,开发重要性状基因挖掘算法,搭建玫瑰多组学数据库,并对新种质进行系统成分分析,为精准分子设计与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
面向未来,服务产业发展
未来,中心将继续围绕玫瑰种质创新与产业应用需求,强化原创性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种质资源—功能基因—分子设计—新品种创制—产品开发”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助力山东乃至全国玫瑰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