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团队 >> 正文

生物与医药学科团队

2025年09月28日 18:02  点击:[]

生物与医药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拥有博士学位者23人,硕士生导师21人;队伍中包括留学归国博士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中青年突贡专家1人,并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一)经济作物育种团队骨干教师



1、崔大勇,19771月生,经济作物育种团队负责人,现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和喀什大学硕士生导师,玫瑰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能源植物种质创新与改良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农业工程学会理事。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4-2005年,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做博士后。主讲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玫瑰等)新种质选育。在New Phytologist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PLoS Genetic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近三十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973子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篇,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



2、朱俊科,19777月生,20257月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兼任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被山东理工大学聘为特聘教授。山东农业大学产业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主讲农学概论、园林植物学等课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人才工程。已创制小麦种质1500多份,育成小麦品系5000多个,育成国省审小麦、玉米品种60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5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SCI收录6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等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近5年培养研究生15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



3、路小铎,197010月生,200712月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山东省作物营养强化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讲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主要致力于作物营养强化研究,重点开展玉米中蛋白质、叶酸等营养素的吸收、转运及代谢调控机理研究,结合传统遗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培育营养强化玉米新品系(种)。建立了国际上规模最大、饱和、公开的玉米EMS诱变突变体库。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2项,横向项目1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经费达2000余万元。在国际权威杂志Molecular PlantPlant Physiology等知名杂志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4、刘婧,198212月生,201112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兼任临沂大学、喀什大学硕士生导师。20129月进入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主讲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因子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先后在New PhytologistPlant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1项;参与申报并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2021年获校级学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2024年获校级最美教师称号。目前,指导学生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篇;获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3次,其他省部级比赛获7次;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二等奖2次、国家三等奖3次。



5、梁晓辉,197810月出生,20096月毕业于江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济南市D类人才。20097-20237月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20238月齐鲁师范学院工作至今,主讲功能性食品学、食品感官评价、食品工艺课程设计等课程。主要从事食品、农业和环保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研究及应用。近十年来主要从事生物活性成分、微生物菌剂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相关成果已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各级科技奖励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山东省科技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近10余项。

(二)慢性炎症诊断及药物研发团队骨干教师



1、孙洪兆,1978年12月生,2010年毕业山东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慢性炎症诊断及药物研发团队负责人,现担任齐鲁师范学院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山东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泰国格乐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教师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专业认证专家,山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分子免疫学”实验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主讲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理学概论等课程。主要从事医药健康领域中应激性胃溃疡的中枢分子细胞调控机制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持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指导本科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山东师范大学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



2、贾建磊,1987年6月生,2015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新西兰梅西大学访学学者,青海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草畜一体化生态循环农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三涧溪源虎生态农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主讲生物统计学、免疫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家畜健康高质量均衡生产相关工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青海省科技进步奖、青海省教育厅小岛奖励金各1项。指导学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农牧厅产业平台项目7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1项。培养博士生1名(联合培养),硕士生9名,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3、吴帼英,19777月生,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博士后,大阪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访问学者,日本食品卫生协会研究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生物技术与细胞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态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动物学会理事。曾担任日本宝生物公司外泌体体液诊断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主任,山东省教育厅分子免疫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山东师范大学、喀什大学、聊城大学和临沂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讲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及校级课题10余项,3工程化外泌体的应用研究校企横向课题,发表SCI论文10余篇,指导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4、段广有,19864月生,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生物质品种改良团队)学术带头人,济南市园林植物分子育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毕业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4-2016年,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负责人,主讲生物信息学、图论、数据结构与算法等核心课程。多年来利用生物学、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交叉学科方法解决生物、农学或者医学等相关问题,近年来重点围绕次生细胞壁形成机制与植物分子育种设计开展系统研究,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Plant Cell, 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20余篇SCI科研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超1000次。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



5、李金金,19871月生,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水生生物所,获得博士学位,兼任聊城大学、临沂大学硕士生导师。在我校分子免疫学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科研工作,主讲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实验和生态学等本科主干课程。主要从事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相关研究,迄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共7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2024年获校级学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2020年获齐鲁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理科组一等奖。目前,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两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物学大赛省赛区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专多能组二等奖等多次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