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秦晓春受邀为我院师生做报告

2024年05月31日 15:55  点击:[]

5月30日上午,由科研处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2024年度第38期“百脉论坛”讲座在章丘校区第二学术报告厅举行。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秦晓春受邀为学校师生作题为《光合作用I型光反应中心复合物结构演化与捕光设计探索》的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崔大勇主持,学校百余名师生现场聆听。

此次报告共分为绿色植物PSI-LHCI复合物结构与捕光机理、一种祖先型I型光反应中心结构以及捕光天线设计的探索三个部分。

首先,秦晓春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结构特征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光合作用中心的结构和功能,秦晓春揭示了复合体如何高效转换光能为化学能,如何支持地球上大多数生命的能量需求。特别是I型光反应中心复合物(以Fe-S为末端电子受体)的研究,不仅增进了人们对光合作用基本机制的理解,还为人工模拟和优化光合作用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秦晓春团队首次在原子水平解析了高等植物PSI-LHCI晶体结构,奠定了绿色植物光系统I功能研究的结构基础;首次揭示PSI-LHCI色素网络中的“红叶绿素”的结构和位置。目前,该发现已开始应用于人工光合作用中,指导设计拓展捕光截面的新元件。

最后,秦晓春介绍下一步的工作将要聚焦于深入研究I型光反应中心及其捕光天线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挖掘调控光能利用的结构元件,被子植物吸收红外光强弱程度的调控机制以及捕光设计及其在高光效农业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本次“百脉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光合作用机制的理解,也激发了师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对可持续能源技术开发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素养。

专家简介:

秦晓春,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获第十二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齐鲁巾帼科技创新之星。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植物学博士学位,2007-2016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日本冈山大学工作,2016年被引进到济南大学工作。长期从事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研究成果“高等植物光系统I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入选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绿藻光系统I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破解藻类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在Science、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Discover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作为大会秘书长承办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2023济南)、全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2018济南),担任山东省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撰稿人:张菲、吴梓源、张雨梦

摄影:孙丽茹

初审:张菲

复审:高珊

终审:崔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