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进修 >> 正文

杨俊杰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访学报告

2024年09月11日 11:37  点击:[]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访学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杨俊杰

2023年8月,在山东省政府公派留学项目的有力资助以及齐鲁师范学院的全力支持下,我幸运地踏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Zhang Yongliang教授实验室,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转化免疫学研究计划项目(Translational Immunology Research Program)的工作与学习征程,由此拉开了这段意义非凡的山东省政府公派留学生活的帷幕。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在2023-2024年QS世界排名中荣居第八,其拥有16个学院、50多个专业。而享有“亚洲第一医学院”盛誉的杨璐龄医学院,更是成为众多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学子心驰神往的学术殿堂。

曾国藩曾道:“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初至NUS,校园里弥漫的浓厚学识氛围瞬间将我深深吸引,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一年的留学经历成为人生中最为璀璨的记忆,最值得珍惜的美好……

与来自世界各地心怀梦想的学子们一样,我每天乘坐NUS校园巴士,往返于实验室与住所之间,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默默耕耘。

在NUS经过为期半个月的网络专业课程培训、微生物培养培训以及实验室安全等相关培训后,我正式投身于实验室工作,开展转化免疫学研究计划项目中的“Investigating the regulatory function of DUSP4 in Gastric cancer”课题。

胃癌(GC)是消化系统肿瘤的一种侵袭性形式,在全球所有癌症中,其致死率第三高,发病率第四高。胃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控制胃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存活的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失调。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途径,特别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信号传导被发现对胃癌的发展至关重要。

该课题聚焦于探究DUSP4/ERK通路对胃癌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通过构建DUSP4 KO/OE的胃癌细胞,深入检测DUSP4/ERK通路对胃癌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机制,为胃癌患者的发病机理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天道酬勤,凭借着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拼搏,我仅用10个月的时间便提前完成了这一极具突破性的研究课题。

在全力推进课题研究的同时,我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研究专题讲座,如Microbiome & us mini-symposium exhibition和NUHS-NUS Microbiome Network Meeting——Disease Observatories-Path to Disease Mechanisms and Therapies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背景,为科研工作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尽管留学生活紧张而辛苦,但我从未放弃国内网络研修及硕导申请的机会,在此期间收获了诸多丰硕成果。

1)2023年8月,顺利完成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获得结业证书。

2)2023年8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Microbiome & Medicine-CeLS Safety Awareness Training,并荣获证书。

3)2023年10月,成功发表SCI论文1篇,Relationship between gut microbiotadysbiosis and immune indicator in childrenwith sepsis. BMC Pediatrics (2023) 23:516.为儿童败血症中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衡与免疫指标的关系研究增添了新的成果。

4)2023年11月,荣获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承办的“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与管理”培训证书。

5)2023年12月,申报并荣获临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导师资格,聘期为三年。

6)2023年12月,《全自动血培养仪在临床检验及辅助监测中的应用》项目,喜获2023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也成为我校有史以来的第一项突破。

在NUS的这一年访学,无疑是我学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和璀璨亮点。因为这不仅是我有勇气、有能力走出去,主动挑战非母语环境中开展国际先驱领域科研工作的有力证明,更是我收获成长与进步的宝贵机遇。

作为一名女性访问学,我深感自己在访学期间的成长与进步。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母亲和女儿,我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坚守责任,如何在追求梦想的同时兼顾家庭。

离开的这一年,恰逢女儿步入初中的第一年。在我耐心引导下,获得了她的理解与体谅,我们共同制定了学习计划与努力的方向。尽管相隔千里之遥,但每周末女儿从学校回来,我都会通过视频通话与她交流,了解她的学习状况、生活中的趣事以及心情的变化,给予她鼓励与建议。即便不能在身边陪伴,却依然能够给予她关爱与引导。女儿的成绩在济南外国语学校一直名列前茅,还多次荣获“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校长有约,荣誉餐厅”等奖励,备受鼓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在访学期间我深有体会。我时常向父母报平安,他们的健康与心情时刻牵动着我的心。特别感谢我的朋友们,在父母有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的关爱与帮助。我唯有将这份挂念与恩情铭记于心,努力工作,争取在访学结束后以更好的状态回到他们身边,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照顾。

通过这一年在新加坡的生活与学习,我也极大地提升了自己在非母语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无论是独在异乡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还是持续学习、不断进取的能力,以及克服孤寂、顽强拼搏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同时,我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极大开拓,科研思路与方法也更加成熟。这一年的访学经历,将成为我未来学术之路上的强大动力源泉,激励我不断前行,为推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漫漫征程,道阻且长,但探索之心永不熄灭。在此,我衷心感谢山东省教育厅给予的宝贵资助,感恩齐鲁师范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诚挚感谢新加坡国立大学Zhang Yongliang教授的欣然接纳与悉心指导。还要感谢父母及女儿对我的支持与肯定。访学归来,我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努力的姿态,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初审:张菲

复审:高珊

终审:崔大勇